中国政法大学

211

地区:

简章:75

学费:2.2~4.0

中国政法大学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学位授予与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际在职研究生门户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讯:中国政法大学关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学位授予与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工作安排的通知具体如下。

各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

为保证我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与学位授予工作有序开展,根据研究生院《关于做好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学位授予与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工作的通知》(法大研字〔2020〕5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总体时间安排

2020年3月1日起,应届毕业研究生或申请学位者(含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以下简称“研究生”)可在各学院规定的时间内登陆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在线提交毕业申请(仅在校学历生需要提交毕业申请)、学位申请、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成果等,并按各学院要求提交相应纸质材料。

相关具体要求、工作安排及日程由各学院制定并公布,研究生务必严格按规定时间完成网上信息提交和纸质材料提交,逾期一律不予受理本学期毕业及学位申请。

2020年6月11日,学校召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本学期学位授予事项,经审议通过者,方可授予学位。

二、网上填报信息

我校学位授予、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等相关工作流程均通过研究生综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实现线上化,各研究生应认真阅读系统说明,熟悉申请流程,准确填报各项信息。

(一)填报毕业、学位申请信息、提交学位论文

开始时间:2020年3月1日8时

截止时间:由各学院自行规定并网上公布。

系统网址:http://gms.cupl.edu.c

各研究生务必在学院规定的截止时间之前填写并下载《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审批表》(仅在校学历生需要)、《学位申请书》,并上传以下材料:

(1)所有研究生(含只申请毕业不申请学位者)须在管理系统中上传匿名版学位论文。匿名版论文要隐去论文中作者、导师姓名,包括致谢部分。电子版论文须与所提交纸质版论文完全一致,否则由学位申请人承担一切不利后果。上传论文电子版统一命名格式为“学号—题目”。

(2)博士研究生须上传用于毕业资格审查(申请学位)的学术论文成果(包括:期刊封面、目录页、及本人文章页,目录页中标出本人文章题目)或相关证明材料扫描件(PDF或JPG格式)。博士研究生毕业发表学术成果要求与标准详见附件1。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管理办法》(法大发〔2019〕51 号),未通过预答辩的博士研究生本学期不得提交学位申请。

重要提示:学位申请环节,学位申请人可预填《学位授予登记表》,论文答辩通过后,申请人须填写并确认《学位授予登记表》信息。申请人务必保证填报信息准确无误,此表信息将上报教育部,如填报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会导致申请人将来无法在教育部指定官方网站查询到学位授予信息,从而对升学、就业、岗位调整或晋升造成不利影响。

(二)系统登录用户名和密码

学历研究生、在职攻读专业硕士学位人员: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学号,身份选择“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申请编号,身份选择“同等学力申硕人员”。为保护信息安全,请及时修改登录密码。

(三)系统使用问题咨询

在使用管理系统中,研究生如遇问题或困难,可咨询所在学院(或接受学位申请学院)相关老师,具体联系方式见附件2。

三、现场提交纸质材料

完成网上信息采集及上传学位论文等环节的申请人,应按学院要求提交相关纸质申请材料,提交时间、地点由各学院安排并网上公布。

1.在校学历研究生(双证生):提交《研究生毕业资格审查审批表》一份。管理系统下载,双面打印,填写完整。由导师书写详细评语及是否同意其毕业的明确意见,并亲笔签名。

2.所有学位申请人:提交《学位申请书》一份。管理系统下载,双面打印,填写完整,粘贴照片。由导师书写详细评语及是否同意其申请论文答辩的明确意见,并亲笔签名。

3.所有学位申请人和只申请毕业不申请学位的研究生:提交纸质学位论文(匿名版和署名版,具体份数及要求由各学院确定并通知)。纸质版论文须与提交电子版论文一致,论文标题须与《学位申请书》中一致。学位申请人(含同等学力人员)按要求到各学院领取学位论文封皮,并按《中国政法大学学位授予办法》(法大发〔2016〕44号)附件1“中国政法大学学位论文形式要求”的规定印制论文。其中,匿名版论文中不得出现与作者有关的个人信息,包括作者姓名、导师姓名、后记、致谢等内容。

4.博士学位申请人:提交用于毕业资格审查的学术论文成果或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具体份数及要求由各学院确定并通知)。学术论文成果复印件应包括期刊封面、目录页及本人文章页,在目录页中明显标出本人文章题目。

5.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提交《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审查及答辩资格确认表》一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资格审查表》一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单位鉴定表》一份;提交本人近期照片电子版(用于制作学位证书,照片要求详见本通知第七项第2点)。

6.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提交提前毕业书面申请。学校不鼓励博士研究生提前毕业,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不适用提前毕业。

7.各学院要求提交的其他纸质材料。

四、毕业(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工作

所有毕业(学位)论文(含再次申请学位的)均须进行学术规范审查。毕业(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工作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办法》(法大发〔2013〕109号)规定执行,论文形式、字数要求详见《中国政法大学学位授予办法》(法大发〔2016〕44号)、《关于部分研究生专业学位论文字数要求的补充规定》(法大学位字〔2018〕2号)、《关于外国留学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字数要求的补充规定》(法大学位字〔2018〕3号)。

五、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在论文学术规范审查通过之后进行,相关安排由各学院制定并通知。

六、提交终版学位论文、确认学位授予信息

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学位申请人须在导师指导下,针对答辩过程中专家所提出的原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论文作出认真修改,并根据各学院要求完成以下相关事项:

(一)网上填报信息

登录管理系统填写《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后修改情况表》,上传最终论文电子版(署名版和匿名版),填写并确认《学位授予登记表》信息。电子版论文务必包含论文封面(模板见附件3),其中署名版论文须注明论文题目、作者、专业、方向、导师等信息,匿名版论文须隐去全文(包括封面、致谢)中作者、导师姓名。

(二)向各学院现场提交纸质材料

1.提交纸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后修改情况表》(1份)。管理系统下载,正反面打印,由导师审查通过后签字。

2.修改后的终版纸质学位论文(具体份数及要求由各学院确定并通知)。

3.各学院要求提交的其他纸质材料。

(三)向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

办理毕业手续前,学位申请人(含同等学力人员)应向校图书馆送交最终版学位论文(纸质版和电子版),详细要求见校图书馆网站中《中国政法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提交的办法》。

七、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照片采集

自2019年6月起,学校制作硕士、博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统一采用打印电子照片形式,不再粘贴纸质照片。各研究生务必按以下要求拍摄或提供电子照片:

1.学历教育研究生(即双证生):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使用同一照片,照片采集由研究生院学籍管理办公室每学年统一组织一次,本学年的电子照片统一采集工作已于2019年9月结束。因故未参加统一采集的应届毕业生,务必于3月31日前到易拍数码影像中心(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地点)采集照片。该中心将直接向学校研究生院提供电子照片。

2.非学历教育人员(即单证生):在职攻读专业硕士学位人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务必在向各学院现场提交《学位申请书》时(或在此之前,以各学院通知为准),提交本人近期照片电子版(无需纸质照片),电子照片文件以“身份证号码.JPG”命名。建议学位申请人前往易拍数码影像中心拍摄照片,如在其他公司拍摄照片,务必按以下要求拍摄提交照片:照片必须由数码相机拍摄,免冠,着白色或其他浅色上衣,单一蓝色背景,头顶距离顶部约占照片高度的十分之三,电子照片宽480像素、高640像素,20K至100K,JPG格式。

3.易拍数码影像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建外SOHO东区2号楼1803室(地铁1号线或10号线国贸站C出口,国贸桥西南方向),工作时间:周二至周日(节假日及周一休息)上午9:30-12:00、下午13:00-17:00,联系电话:010-58691620。

附件:

1.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成果要求与标准

2.各学院咨询电话

3.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封面模板

研究生院

2020年1月12日

附件1

博士研究生发表学术成果要求与标准

一、2011级及以前入学博士研究生在申请毕业与学位论文答辩前,需公开发表1万字以上的专业论文或著作。

二、自2012级起博士研究生在向各单位递交学位申请材料前,应以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名义,在核心期刊上独立或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学术论文,且每篇不少于5000字。核心期刊的范围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法大发〔2018〕11号)的规定认定。其中,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2018年3月31日前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包括自然科学卷、社会科学卷)的论文认定为核心期刊论文。

1.2015年12月31日前在SSCI(社会科学论文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索引)等检索系统收录期刊之外的境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的论文,可以认定为核心期刊论文。2016年1月1日之后发表此类论文累计两篇或两篇以上的,经各单位学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评定达到相应水平的,从2017年夏季毕业开始仅认定一篇为核心期刊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申请审核时,所提交的论文是2015年12月31日之前发表在前款刊物上的,按照该生在前款期刊实际发表的论文篇数和《中国政法大学期刊分类办法》(法大发〔2008〕70号)进行核心期刊的认定。

2.以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名义(即以中国政法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华法系》《诉讼法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证据科学》《法大研究生》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该论文在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申请审核时,视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017年6月20日以后,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名义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政治思想史》《行政管理改革》《理论视野》《毛泽东思想研究》《改革与战略》《国际经济合作》《研究生法学》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该论文在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申请审核时,视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以上期刊和《中华法系》《诉讼法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证据科学》《法大研究生》上累计发表2篇或2篇以上论文的,在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申请审核时,仅认定1篇为核心期刊论文。

3.2018年1月1日以后,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名义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1)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经济日报》( 简称“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符合学校发表规范和署名要求的;(2)在《中国法律评论》发表学术论文的;(3)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各学科版全文转载的;视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研究生在“三报一刊”《中国法律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实际发表篇数认定。

4.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申请毕业和学位前)发表一篇权威期刊论文的即达到《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论文发表要求。

5.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申请毕业和学位前)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同时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1)主持中国法学会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青年调研项目);

(2)赴QS、US News、TIMES世界前五十名大学联合培养6个月以上;

(3)赴全球性国际组织实习3个月以上;

(4)获得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一等奖;

即达到《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论文发表要求。

6.2019年1月1日以后,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申请毕业和学位前)在“China-EU Law Journal”(中文刊名《中欧法律杂志》)和“The Chinese journal of global governance”(中文刊名《中国全球治理学刊》)上发表的论文视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在以上2种期刊累计发表2篇或2篇以上论文的,在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申请审核时,仅认定1篇为核心期刊论文。

7.研究生与指导教师之外的校内其他教师及实践导师合作发表论文且为第二署名的,视为第一作者发表文章。

8.定向就业研究生发表论文时,定向单位可以作为后序署名。

9.外国留学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应当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名义,在境内外普通期刊独立或者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2篇或以上与本人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且每篇字数不少于5000汉字或4000外文单词。

10.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申请毕业和学位前)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同时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即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和学位申请标准:

(1)2019年10月18日后,赴与法大就读专业一致或对应的世界前50名学科所在院校或世界知名研究机构联合培养6个月以上;

(2)2019年10月18日后,赴学校建立的校级实习实践基地及边疆地区实习实践6个月以上,提交实践报告并经实践单位、培养单位与研究生院考核合格的。

11.博士研究生用来申请毕业和学位的科研成果,必须是在2020年3月31日前已经公开发表的论文(原件),用稿通知、用稿证明和专著均不符合要求。

附件2

各学院咨询电话

序号学院联系人联系方式
1法学院王平58908562
2民商经济法学院李航58908189
3国际法学院李楠58908361
4刑事司法学院王红晓58908209
5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硕58908596
6商学院郑晓燕58908347
7人文学院赵良伟58902926
8外国语学院郭步云58908222
9社会学院冯明明58908014
10马克思主义学院贺颖清58908219
11法律硕士学院张欣欣58908553
12光明新闻与传播学院刘勤58908474
13比较法学研究院孙阳58908243
14证据科学研究院杨克文58908515
15国际儒学院孙燕春58908001
16中欧法学院吴素跃59915784
17人权研究院马晨58902813
18MBA教育中心侯兆葳58908535
19MPA教育中心严炜58908380
20国际教育学院胡文青58908237


附件3:学位论文封面模板.docx


图片.png



热门文章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医疗事故鉴定与诉讼方向招生情况

现在通过学习的学员是越多来越多,在众多的招生院校中安徽大学的在职研究生课程深受大家的喜爱,安徽大学有着优秀的教师团队,学校为了培养人才配备的教师团队都是专家、教授等级别人物,所以很多学员都选择报考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法学院招生情况

安徽大学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建校以来为国家和地方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现学校还以形式招收从业人员,想取得突破可以申请培养。那么,该校在职研究生报名时间在几月份? 不同招生类型有不一样的

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动态

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士报读在职研究生,也体现了该教育的认可度在不断提高。对于毕业能拿到什么证书,是学员都比较好奇的一个问题。目前安徽大学正在招生中,一些学员咨询报考该校进行学习可以获得什么证书? 报考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商学院招生情况

安徽大学是教学理念超前、办学优势突出的名校,该校为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给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近些年开设了不同专业的课程。有想要报名的学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安徽大学在职研究生有哪些专业? 据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证据法方向招生情况

自各校开办课程班以来,众多工作人员把握机会报名学习。费用一直是大家高度关注的一个事项,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的不同,需要选择费用适合的院校报考。目前有学员想知道安徽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在职研究生的学费高吗?

法商管理在职研究生最新招生情况

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自办学以来,一直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该校开设的课程班很受欢迎,许多在职人员都计划报名学习,不过对其报考的难易程度,还是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法务会计专业招生情况

安徽大学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强大,建校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人才,在国内高校居于先进地位。不少人咨询该校怎么报考,希望了解之后申请进校学习。接下来详细说明报考流程: 一、报名办法 可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民商经济法学院招生情况

很多职场人士都想知道攻读在职研究生能不能免试,入学确实有免试模式,但不是所有院校都允许。各校会自行确定招生方式,大家可参照方式来判断怎样入学。那么,是免试入学吗? 一、不是免试入学 安徽大学以专业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国际法学专业招生情况

安徽大学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建设的大学,办学的实力比较雄厚,在办学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优势,现有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该校开设的课程,受到很多在职人员的喜欢,咨询该校在职研什么时候招生? 的招

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研究生招生宣传活动通知(北京站)

安徽大学在办学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学科结构,现有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该校的部分专业开设了课程,很多在职人员有进修学习的意向,咨询该校在职研的分数线高吗? 的报考方式是专业硕士,通过全国联考和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环境法学招生情况

安徽大学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建设的大学,办学的实力比较雄厚,现有一支业务精湛、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该校开设的课程,受到很多在职人员的关注,咨询该校在职研怎么样? 的招生方式是专业硕士,学员通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网络教育学院宪法学招生情况

安徽大学的办学实力雄厚,在办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办学的实力和教学的质量,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性的发展。该校商学院在职研的招生方式是专业硕士,学员通过课程的学习,顺利毕业可以获得含金量比较高的双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在职研究生招生情况

安徽大学是一所211院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建设行列之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至今已成为一所综合性高水平大学。目前了解该校项目的人员比较多,经常咨询的事项有报名时间、报名网站、报考条件等。下

中国政法大学关于发放2017年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通知

安徽大学的办学实力比较雄厚,现有四个校区和一个大学科技园,该校的科研特色鲜明、创新氛围浓郁,校园环境优美,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很多在职人员为了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想利用业余的时间攻读

中国政法大学关于2017届毕业研究生离校工作安排的通知

安徽大学的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且科研特色鲜明、创新氛围浓郁,学风和校风良好,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该校的部分专业开设了课程,那么报考该校在职研可以获得什么证书?